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打造中国旅游名山千山南麓的建议》
    第001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5-08 15:47来源:作者:点击:


    杨宇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国旅游名山千山南麓的建议”收悉,千山风景区管委会对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专题研究,现将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多年来对千山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正如您所说,千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奇峰、峭石、古松和寺庙建筑景观为主要特色,供游览观光、度假休养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近年来发展缓慢,千山风景区管委会组织专家团队一直在寻找破解途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空间不足。北部有倪家台、庙尔台、韩家峪三个行政村,目前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而南部只有上石桥一个行政村,发展空间局促、建设用地不足、配套设施缺失严重。

    二是交通不畅。千山风景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千山东路和省道316、鞍下线和鞍山路,由于省道316和鞍下线都穿越景区,缺乏统筹协调客货混行、交叉干扰对风景区的交通安全、游览体验等造成严重影响。

    三是南北不通。不完善的内部交通与配套设施造成南、北部景区游览活动的极度失衡。南部景区面积是北部景区的两倍多,而旅游人次只有北部景区的十分之一。

    结合您提出的四点建议,经千山风景区管委会与相关专家深入研究,认为应从组织修编《千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规划成果报审及按照规划批准内容实施等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科学修编《千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千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0-2010年)》已超期服役13年,其中大部分的内容已不能指导千山风景名胜区目前的发展需要。按照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省林草局和市自然资源局的审查要求,千山风景区管委会采用国土三调数据做为底图底数,执行“三条红线”的管控原则,落实“多规合一”的管理要求,将仙人台森林公园全部纳入生态红线,将核心景区划定为一级保护区,按照生态空间实施管控。将基本农田、一般农用地及居民生活区等不能与生态红线交叉重叠的划为三级保护区,按照生产、生活空间进行管控。在核心景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过渡地带,划定为二级保护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要求,科学调整用地配置,做到应保尽保有效利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预留发展空间。

    二、加快推进《千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报审工作

    按照省林草局的工作要求,千山风景区总规已重新征求11个市直部门意见,通过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通过风景区管委会党工委(扩大)会议和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市规土委会及市政府常委会审议,完成上报前的公示等市级审查程序。

    2022年6月,规划成果已上报省政府。因国家启动风景名胜区优化整合工作,《千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省级审查工作暂时搁置。2023年4月,吴开华代市长亲自带队拜访省林草局,介绍千山风景区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千山风景区整合优化方案》和《千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报审工作。

    三、严格按照《千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实施建设

    按照景区规划,对外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将下石桥、对桩石、花麦屯三个行政村划为景区南部的外围保护地带,增加南部发展要素资源;将省道316和鞍下线调整为客运专线,将货运交通调整至景区外围,保障景区周边的旅游交通安全;打通鎏金庵至慈祥观、圆通观至沙石岗、大佛景区后道至太和宫三条南北景区步行路,并依托景区生态资源、深挖乡村地方特色、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实施全域旅游,构建周边乡村与核心景区空间互动、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发展格局。

    总之,景区发展是逐年累积一步步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几个项目的建设而得到根本性改善,所以需要发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多角度、多层次的推动风景区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最终解决千山风景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千山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关注,千山风景区管委会将在您的大力支持下,深度开发景观资源,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千山风景区有质的飞跃。

    特此答复。

     

    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5月8日